相對于玉雕、核雕、刺繡這些耳熟能詳?shù)膫鹘y(tǒng)蘇作工藝,金銀絲鑲嵌是個“大冷門”。這是因為在歷史的傳承中,金銀絲鑲嵌都是以成型的工藝品為母體做點綴,如扇子、文房四寶、臺屏等,具有一定的依附性,從而遭致冷落。蘇州“馮振興”鑲銀坊的第三代傳人,馮文祥、馮文寅兄弟半生傾注金銀絲鑲嵌工藝,不甘其為點綴,化點為面,讓金銀絲鑲嵌工藝反客為主,大放異彩。
馮文寅回憶,小時候他們弟兄四個都跟著父親學(xué)藝,如今只有他和大他8歲的二哥馮文祥兩人全身心投入在銀絲嵌手藝里。雖然傳統(tǒng)手工藝難再恢復(fù)以往的風(fēng)光,但兄弟兩人卻并沒有就此消沉,而是在家傳手藝的基礎(chǔ)上,不斷創(chuàng)新。
??
堅守在手藝臺前的馮文祥、馮文寅兄弟倆
馮文寅的銀絲嵌是家傳手藝,最早是從爺爺開始的?!疤K州有句老話叫‘做煞河沿街’,說的是河沿街上的手工藝最出名,其中有一家就是我爺爺?shù)摹T振興’鑲銀坊,”這塊招牌到如今已有120多年。 銀絲嵌是將銀絲壓扁,再用錘子將其敲打嵌入在硬木上刻好的線條中,然后用砂紙打磨光滑,最后上漆。因為要確保嵌入后嚴絲合縫,因此銀絲必須極細。這也就決定了銀絲嵌只能勾勒出圖案線條輪廓的局限性,比如樹葉只能勾勒出線條和筋脈,書法作品只能用雙鉤技法。 馮文寅和二哥并沒有被這種局限性所桎梏。從2008年開始,兩人嘗試著在硬木上嵌銀片。先在銀板和硬木上描出完全一樣的圖案,再分別刻出來,銀板上陽刻,硬木上陰刻,但必須完全吻合,能夠嚴絲合縫??毯弥?,用膠水將二者粘牢,再打磨上漆,兄弟倆給這套工藝取名“銀片實填”。相比于簡單的銀絲嵌,“銀片實填”使得兩人的作品風(fēng)格更加豐滿。但也更加耗費精力,制作一個筆筒,就要耗費一個月的功夫。
這正是斬獲江蘇省藝博杯金獎的金銀絲鑲嵌扇屏《太平有象》。《太平有象》從設(shè)計到制作耗時三年。材料的選擇繁多,金銀絲,象牙,白玉,綠松石,瑪瑙,珊瑚,蜜蠟,野牛角和螺鈿等應(yīng)有盡有;制作工藝復(fù)雜,金銀絲鑲嵌,銀片實填,玉雕,牙雕,木雕,拉絲和大漆等無所不包。
檀扇欣賞
???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