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?
館藏地點(diǎn) 【文物原屬】故宮舊藏 現(xiàn)屬臺北故宮博物院
所屬年代 五代 絹本,縱112.5厘米,橫38.3厘米。
花中之王牡丹,作為富貴的象征,自古以來被人們所喜愛,同時(shí),也是歷代畫家用來表現(xiàn)吉祥、富貴、美好的題材。如把牡丹與白頭翁畫在—起,就叫作“富貴白頭”。中國古代著名花鳥畫畫家徐熙的這幅畫,將牡丹和玉蘭、海棠相配,因此得名《玉堂富貴圖》。
此圖是一幅豎軸畫,畫中牡丹、玉蘭、海棠布滿全幅,花叢間有兩只杜鵑,圖的下方,湖石邊繪了一只羽毛華麗的野禽。枝葉與花鳥,先用墨筆勾出輪廓,然后再敷以色彩。玉蘭、牡丹、海棠,白的淡雅,粉的嬌媚,在石青鋪地兒的映襯下,更現(xiàn)端莊秀麗之氣韻。這種滿紙點(diǎn)染,不留空隙的畫法,顯然是受了佛教藝術(shù)的影響。
徐熙,五代南唐畫家,金陵(今江蘇南京)人,—作鐘陵(今江西進(jìn)賢西北)人。因不屑于踏入仕途,終生置于畫院之外,故后人稱他“江南處士”或“江南布衣”。他不慕虛榮,不求奢華,處事寧靜淡泊,專心繪畫。擅畫江湖間汀花、野竹、水鳥、魚蟲、蔬果。他常游山林園圃,細(xì)察動(dòng)植物情態(tài),所作花木禽鳥,形骨清秀,獨(dú)創(chuàng)“落墨”法,用粗筆濃墨草草寫枝葉萼蕊,略施雜色,使色不礙墨,不掩筆跡,一變黃筌細(xì)筆勾勒、填彩暈染之法,從而創(chuàng)造出“清新灑脫”的花鳥畫新風(fēng)格。北宋郭若虛曾贊其“學(xué)窮造化,意出古今”,沈括在《夢溪筆談》中也說他這種以“墨筆”為主的畫法“殊草草,略施丹粉而已”,卻能充分表現(xiàn)出“神氣迥出”的“生動(dòng)之意”。更有蘇東坡題徐熙《杏花圖》詩云:“卻因梅雨丹青暗,洗出徐熙落墨花?!笨梢娦煳醯漠嫹ㄒ阅珵橹鳎謱懸?,同時(shí)講究線與色的相互結(jié)合,這種注重表現(xiàn)對象精神特質(zhì)的花鳥畫新風(fēng)格,被后人稱為“徐體”。
徐熙雖身居畫院之外,但在李璟、李煜兩朝仍享有盛名。據(jù)說,后主李煜對他的作品十分看中,收藏其名跡很多,并將他的畫掛于宮中。這種被稱為“鋪殿畫”、“裝堂花”的殿堂裝飾畫,據(jù)《圖畫見聞志》載:“意在位置端莊,駢羅整肅,多不取生意自然之態(tài)?!蔽覀冊诖丝吹降摹队裉酶毁F》圖,可能是這類掛在墻上的有裝飾意味的繪畫。但不同的是,此畫以淡墨勾線,造型生動(dòng),以淡彩敷色,給入超逸清雅之感,從中不難看出徐熙也能工精巧一體的花鳥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