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名稱】清張宗蒼山水圖
【類別】中國古畫
【簡介】紙本,設(shè)色,縱144.6厘米,橫75.3厘米。
作品賞析
清代畫家張宗蒼的山水師承黃鼎,用筆沉著,山石多用乾筆皴出。林木多用淡墨干擦,整體神韻蔥蔚可觀。這幅《山水圖》軸充分體現(xiàn)了畫家這種獨到的藝術(shù)特色。
此圖以淡設(shè)色的方法畫湖光水色,崇山疊嶂。畫的上端,平湖舒廣,遠山連綿;右側(cè)群峰巍峨,山勢險峻,瀑布高懸;點綴在其間的茂樹,錯落有致,蒼翠繁茂,好一派生機盎然之景。近處,崗巒洲渚,坡石草亭,悠人蕩舟,小泉流淌,又給人一種恬淡寧靜之感。連接遠近之山的一片高林密樹間,云霧橫滯,則給這靈山幽谷平添了幾分靈動的韻味。
畫面近景中坡石林立,雜樹遍山,雖姿態(tài)各異,卻都煥發(fā)出頑強的活力,顯現(xiàn)著向上奮爭的力量。一條山間小路順著錯疊的山坡蜿蜒而上,經(jīng)過山道邊的草亭,伸向密林消失在云煙霧色中,把觀者帶入幽境。隔云霧、樹林,鋪排一片廣闊平靜江面的構(gòu)圖,把畫面推遠,那水天一色、蒼茫遼遠、一望無垠的高遠構(gòu)圖,也自然烘托出天高云淡的氣勢。那順崖直下的懸瀑,仿佛重重地跌入山谷,又形成溪流順著高低起伏的山石緩緩流淌而來,潺潺匯入江流中。遠江近水的自然承接,溝通了畫面的氣脈。湖面上,一舟楫正泊于山崖之下,船頭有一人,他身穿長袍寬衣,顯然不是漁民,大概是一位隱匿山林、超凡脫俗的雅士吧!他傾斜著身體,正抬頭觀望,身臨于這郁茂清幽的夏山之中,傾聽著那遠瀑近泉交錯之音,悠然自得間忘卻了行船。
此畫為豎構(gòu)圖,布局巧妙,層次井然,疏密有致。用筆穩(wěn)重健勁,筆墨枯潤蒼郁;山石用荷葉皴皴畫而成,再以焦墨點苔,稍加淡赭暈染。筆情墨韻之間自得蒼郁秀雅之氣。另外,畫面左下署款:“臣張宗倉恭繪?!扁j兩方?。蛔笊戏接星∪缮瓿醴}七絕三首。鈐有乾隆帝“三希堂精鑒寶”、“宜子孫”和清仁宗颙琰的“嘉慶御覽之寶”等印,說明此圖曾藏于清內(nèi)府。
畫家簡介
張宗蒼(1686—1756),字默存,一字墨岑,號篁村,吳縣(今江蘇蘇州)人,乾隆時任內(nèi)廷供奉,官戶部主事。尤其擅長繪畫,高宗弘歷南巡視時,他以吳中十六景冊進呈,稱旨。畫家流傳的其他作品還有《萬木奇峰圖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