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漢宮春曉圖 作者:仇英
絹本,設(shè)色畫 縱30.6厘米、橫574.1厘米 現(xiàn)藏臺北故宮博物院
.
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漢代宮廷為題,描繪後宮佳麗百態(tài);其中,并包含有畫師毛延壽為王昭君寫像的著名故事。 全畫構(gòu)景繁復,用筆清勁而賦色妍雅,林木、奇石與華麗的宮闕穿插掩映,鋪陳出宛如仙境般的瑰麗景象。除卻美女群像之外,復融入琴棋書畫、鑒古、蒔花等文人式的休閑活動,誠為仇英歷史故事畫中的精彩之作。 宮殿樓閣,山石卉木,宦侍宮娥,各執(zhí)其事,描繪宮中嬪妃生活極為生動。畫始于宮廷外景,曉煙中露出柳梢,花柳點出“春”,晨煙點出“曉”。圍墻內(nèi)一灣渠水,鴛鴦白鷴飛翔棲息。一宮女領(lǐng)三孩童倚欄眺望水上飛鷴。宮室內(nèi)兩宮女冠袍持宮扇,似待參加儀仗。一宮女憑欄望窗外孔雀。兩便裝宮女,一飼喂孔雀,一依傍門后。戶外一人提壺下階,三人分捧錦袱雜器侍立,一后妃攏手危立,注視宮女灌溉牡丹,牡丹左方一女伴隨兩鬟,一鬟澆花,一鬟持扇,上方填畫屋宇階欞。有一樹似梨開白花,樹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,有人采花插鬢,有人持扇迤邐而來。再左平軒突出,軒內(nèi)女樂一組,有婆娑起舞者,有拍手相和者,,有鼓弄樂器者,有持笙登級者。軒后屋中兩人正在整裝。階下六入圍觀地下一攤花草,同作斗草的戲,其余兩人正匆匆趕來。上方門內(nèi)兩人卻罷琴臥地讀譜。正屋一大群人,弈棋、熨練、刺繡、弄兒,各有所事。階下六人,捧壺攜器閑談。左廂兩人弄樂。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,畫工為的寫照。另有十余人拱衛(wèi)侍從。最后宮女一人撲蝶于柳梢。柳外宮墻,男衛(wèi)四人,分立于宮墻的內(nèi)外。全卷于一組女樂處分為上下兩輯,合為一卷,畫工精細,色彩雅麗。
仇英,字實父,號十洲,江蘇太倉人,僑居蘇州,生卒年月不詳,約生于明弘治十一年左右(1498年),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年(1552年)。存世畫跡有 《玉洞仙源圖》 、《桃村草堂圖》、《劍閣圖》、《松溪論畫圖》等。其作品見于明正德己巳至嘉靖壬子間,為明代四大家之一。
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,與沈周,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稱為“明四家” ,亦稱“吳門四杰”。沈、文、唐三家,不僅以畫取勝,且佐以詩句題跋,就畫格而言,唐,仇相接近,仇英在他的畫上,一般只題名款。仇英在繪畫上以“重彩仕女”著稱于世, 《漢宮春曉圖》是仇英重彩仕女畫的杰出代表。此圖勾勒秀勁而設(shè)色妍雅,畫家借皇家園林殿宇之盛,以極其華麗的筆墨表現(xiàn)出宮中嬪妃的日常生 活,極勾描渲敷之能事。不僅是仇英平生得意之作,在中國重彩仕女畫中也獨樹一幟,獨領(lǐng)風騷。